作者:高一(十三)顾展诚 Andy  翻译: 高三(十三)徐晏晏 Hazel

昨天的化学课上,我们迎来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——Murray 老师带领我们开展了一次原子模型制作活动。

课程开始时,Murray 老师手里提着一袋橡皮泥和胶带,步入教室。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,大家好奇地注视着老师的举动。Murray 老师微笑着站在讲台前,宣布了今天的任务——制作原子模型。这一宣布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,也为本节课定下了充满动手实践的基调。随即,老师开始为我们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。

他首先介绍了原子的构成: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其运动的电子组成。原子核内包含着质子和中子,而电子则在不同的轨道上快速运动。老师的话语简单明了,同时配合了图示,帮助同学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。

理论讲解结束后,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动手制作环节。老师让大家自由选择橡皮泥,开始根据他刚才的讲解,动手捏制和构建自己的原子模型。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代表着不同的粒子:大家纷纷开始捏制、塑形、组合。教室里,除了偶尔传来的轻声交流,更多的是专注的静谧,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制作中。

Murray 老师此时也穿梭于教室之间,观察每一位同学的作品。在看到同学们遇到难题时,他总是耐心地走过去,给予指导和鼓励。有时,老师会停下来,手把手地为我们展示如何调整电子的排布,或是如何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更好地体现原子核的结构。在他的帮助下,同学们纷纷找到了解决方案,原子模型的形态也愈加丰富多样。

通过这次动手实践,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原子结构的理解,更对化学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认识。Murray 老师在最后总结时说道:“通过亲手制作,你们不仅记住了原子的组成,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,这就是科学学习的魅力所在。”

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,更重要的是,它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。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,我们将更加热爱这门充满奇思妙想的学科。